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普通外科
疾病简介
急 性阑尾炎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小儿阑尾炎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短时间内即发生穿孔、坏死、弥漫性腹膜炎,若诊断治疗不及时,则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故应加以重视。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报道婴幼儿急性阑尾炎的误诊率35%~50%,新生儿达90%以上。由此而产生的穿孔率达33%~52%,阑尾无炎症切除率达10%~30%。术后并发症高达10%~20%,迄今死亡率仍在0.01%以上。
病因
发病原因较复杂,目前只了解与因素有关: 1.细菌感染 细菌经损伤的黏膜及血循环达到阑尾,引起急性炎症。如上感、咽峡炎、扁桃体炎等。 2.阑尾腔梗阻 粪石、异物(果核、蛔虫)、阑尾扭曲、管腔瘢痕狭窄等阑尾腔梗阻,使分泌物滞留导致腔内压力增高,阑尾壁血管循环障碍,有利于细菌侵入。 3.神经反射 胃肠道功能发生障碍时,常伴有阑尾血管和肌肉反射痉挛,使阑尾腔发生梗阻及血运障碍引起炎症。
症状
小儿发热、腹痛即应考虑到阑尾炎的可能,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观察。不能除外阑尾炎的患儿应留住院严密观察。当患儿入睡时边摇晃边轻拍患儿身体,如表示抗拒或哭啼时应提高警惕,反复进行检查。
检查
1、尿、便常规 阑尾位于输尿管附近,尿内有少量红细胞,病情较重时便内可能有少量脓球。 2、血常规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细胞增多,但也有个别阑尾炎患儿白细胞上升不明显。 化脓性阑尾炎白细胞总数可升高到(10~12)×109/L;有脓肿形成或弥漫性腹膜炎时则白细胞可达2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0.85~0.95,并且有核 左移 一般认为中性粒细胞增多至0.85以上多反应病情较重,有时还可见中毒颗粒。 3、穿刺液检查 适用于诊断难或有腹膜炎症状者。 一般用皮下针穿刺右下腹阑尾点,将穿刺液做镜检,细菌涂片及生化检查。 期局限性腹膜炎,穿刺液稀薄;早期化脓性阑尾炎,镜检有脓球者;坏疽性阑尾炎、弥漫性腹膜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可见穿刺液脓多且黏稠,或为血性、有粪臭味,涂片见有大量细菌者。 4、血清C反应蛋白和纤维结合蛋白值 发病时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值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可作为术前判断阑尾炎程度的辅助指标 【影像学检查】 4、肛门指诊 直肠右前方有炎性浸润和增厚,盆腔有脓肿时有触痛,并有炎性包块形成。
诊断与鉴别
应与其他急腹症鉴别: 1、与化脓坏疽及晚期阑尾炎相混淆的疾病 (1)卵巢囊肿扭转 女患者右侧卵巢囊肿扭转引起右下腹阵发性剧烈绞痛,肿物可因血循环障碍出血坏死而引起有腹肌紧张压痛。辨别诊断为直肠指诊及双合诊触及盆腔内圆形肿物。 (2)梅克尔憩室炎 憩室位于末端回肠距回盲部20~100cm以内,发炎时压痛和肌紧张部位比较靠近中线,如有便血史者,应考虑本病。术前检查一般不能辨别,手术时若阑尾正常则应探查回肠。 (3)回盲部结核 患者全身消瘦,经常有低热,一般有慢性腹痛史,常可摸到肿物,身体其他部位也可有结核病灶。 ( 4)急性坏死性小肠炎 有腹泻便血史,入院时常有高热,严重的出现中毒或休克状态,右下腹或全腹压痛紧张。须开腹探查,明确诊断。 (5)原发性腹膜炎 多见于4~7岁小儿。鉴别主要看腹穿脓液,稀而无臭味,镜检为球菌者,诊断后仍以及时行剖腹探查为宜。 2、与早期单纯性阑尾炎相混淆的疾病 (1)急性胃肠炎 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腹部压痛部位不固定,腹肌紧张不明显。数小时后,出现腹泻、压痛消失。 (2)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常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扁桃体炎的病史。腹痛较广泛,右下腹痛也较其他部位明显。但压痛多不局限,也没有腹肌紧张。用抗生素治疗,并观察数小时,病情无进展,或有减轻。 (3)肠蛔虫症 由于肠痉挛引起不规则性腹痛,腹部压痛不固定,无肌紧张。 (4)右肺下叶肺炎或右侧胸膜炎 用手按住右肋缘处保护胸部,另一手逐渐持续压迫右下腹,腹肌紧张会逐渐消失。另外患者呼吸快鼻翼扇动。胸部听诊可有摩擦音、啰音及呼吸音减低。 (5)过敏性紫癜 虽有腹痛和压痛,但无肌紧张。伴有皮下出血斑,关节肿胀和疼痛。
治疗
处方1:赤芍9g、公英30g、丹皮9g、大黄9g(后下)。多用于卡他性阑尾炎 处方2:桃仁9g、连翘15g、、银花30g、炒山甲9g、炒皂刺9g、公英30g、赤芍15g败酱草30g、大黄9g(后下)、生石膏30g(发热时用)。多用于阑尾脓肿。 加减法: (1)高热加生石膏、紫雪、人工牛黄、大青叶。 (2)纳呆、湿热、苔腻加藿香、佩兰薏米 (3)恶心呕吐加竹茹、生姜、生半夏; (4)腹痛加元胡、川楝子、桃仁、川芎 (5)便秘加芒硝、元明粉; (6)腹胀加枳壳、厚朴、炒莱菔子。 (7)弛张热加柴胡、黄芩、芥穗。
西医治疗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基本治疗是早期手术,切除阑尾。 对单纯性阑尾炎保守治疗1~2天无恶化,或腹膜炎已趋好转、局限及形成阑尾脓肿者采用非手术疗法。但在保守治疗时,若体温上升,已形成的脓肿张力加大,或压痛范围扩大,须立刻手术。 对化脓性、坏疽性、梗阻性阑尾炎在3天以内者,均宜尽早手术治疗。
治疗用药
清热消炎宁胶囊 阑尾消炎丸 阑尾灵颗粒。
并发症
一、粘连性肠梗阻 多发生于阑尾穿孔腹膜炎或脓肿者。原因为炎症造成肠襻与肠系膜的粘连,可并发肠梗阻。 术后早期(10天以内)发生的多是由于感染造成,经胃肠减压、保守疗法、积极控制感染后梗阻多能缓解。晚期(1个月以后)发生的须开腹手术。 二、残余脓肿 阑尾穿孔腹膜炎可发生残余脓肿,通常在术后7~14天形成。 脓肿多发于盆腔,也在肠间隙、膈下或肝内、脾下发生,其他地方未见有发生。 临床表现为体温下降后又逐渐上升,白细胞增多。 轻者多采用用抗炎及支持疗法,使脓液自行吸收。脓肿范围较大,且位置明确而有张力时,应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引流或手术切开引流。 三、粪瘘 多数由于阑尾周围或阑尾残端病变严重造成,小儿少见。个别是由于结核感染。 换药数周不能自愈者,应行瘘管切除术。
饮食与护理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忌吃
护理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注意事项
预防
1、锻炼 加强锻炼,增强小儿体质,预防麻疹、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 2、饮食 养成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均衡饮食,不要暴饮暴食。 3、日常活动 不要边玩边吃,避免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4、驱虫 防止肠道寄生虫,及时遵医嘱进行驱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