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外阴良性肿瘤 > 外阴良性肿瘤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妇科、中医妇产科

常见症状:外阴病变

疾病简介

女性外阴部良性肿瘤比较少见,通常分为两类,一是由上皮来源的肿瘤,有乳头状瘤、色素病和汗腺瘤;二是中胚叶来源的肿瘤,有纤维瘤、脂肪瘤、平滑肌瘤、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血管瘤与淋巴管瘤等。由于肿瘤的来源不同,其病因病理亦不相同。

病因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瘀血、痰饮、浊气停留于体表组织而产生的赘生物。薛己认为:“夫瘤者留也,随气凝滞,皆因脏腑受伤,气血乖违。”是内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症状

1、乳头状瘤:
外阴部鳞状上皮的乳头状瘤比较少见,多发生于阴唇,往往是单个性、生长缓慢,以中年以上的妇女多见。肿瘤呈一个软的疣状增生物,表面有油脂性物质。其大小可由数毫米至数厘米直径,呈指状突出于皮肤表面,大的乳头状瘤因反复的摩擦,表面可溃破、出血、感染,乳头状瘤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可有外阴瘙痒史和局部炎症史。
2、色素痣:
色素痣可表现为淡棕、深棕或黑色。大小一般为0.1~1cm直径,表面平坦或略隆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可有毛发。生长较缓慢。色素痣对性激素的刺激较敏感,往往在青春期增大、变黑。活动期或恶性变时,可表现为色素痣颜色加深,周围皮肤发红。有渗出、出血、结痂及形成小溃疡;局部灼热、刺痒及疼痛,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3、汗腺瘤:
大汗腺瘤好发于大阴唇,多见于成年后。肿瘤界限清楚,隆起周围皮肤的结节直径一般小于1cm。偶可囊性变,达鸡蛋大小。瘤与覆盖表面的薄层上皮粘着,但瘤体可被推动。结节质地软硬不一。生长缓慢,无症状。有时囊内的乳头状生长可突出溃破囊壁之外,有少量出血症状,亦可发痒。
4、纤维瘤:
此瘤多数位于大阴唇,少数见于小阴唇、阴蒂及圆韧带。临床上不常见,多发生于生育期年龄妇女。肿瘤大体呈圆形,形状不规则,光滑,质硬,有下坠感及疼痛,可有排尿困难及性交障碍,如被覆上皮溃破,可有出血及分泌物增多。患者可看到或触及肿物。
5、脂肪瘤:
瘤体小者无临床表现,著变大外阴部可有下坠感,溃破时则引起出血。瘤软呈分叶状,偶见高出皮肤似皮赘。位于皮下脂肪内者,境界清楚,可推动,位于大阴唇者,可见隆突性肿块。
6、颗粒细胞性肌母细胞瘤:
好发于大阴唇,位置可稍深,浅表者占多数。少数可高出皮肤表面,覆盖瘤体的皮肤常色素减少。肿瘤生长较缓,为无痛性硬结节。当肿瘤表面有溃破时,可局部有渗出、疼痛,易误认为癌。肿瘤直径约l~4cm,无明显包膜。
7、平滑肌瘤:
外阴平滑肌瘤直径为1~11cm,一般呈哑铃形,质地坚硬,分叶状。多无蒂而有宽的基底,能活动。可渐长大而使行动不便、坠感;向阴道旁生长,可使性交困难。可有疼痛或压痛。
8、血管瘤:
可有:(1)老年性血管瘤:多发生于40—60岁妇女,肿瘤位于大阴唇,质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微凸起于皮肤之小结节,表面光滑,压之可褪色。直径通常仅2—3mm。显微镜下可见为无数扩张的毛细血管。一般无症状,不会恶变。表面损伤后易出血。(2)血管角质瘤: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其发生可能与毛细血管扩张,静脉回流受阻及妊娠有关。肿瘤表面常有表皮过度角化及角化不全。常呈多个性、深红色或紫黑色疣状物,绿豆大小,最大者直径不超过2cm,有的呈血管性丘疹,多发时可聚集成群。一般无症状。(3)化脓性肉芽肿:又称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常于妊娠期在阴唇部出现,产后退化,常迁延不愈并复发,肿瘤直径约1cmp是成年妇女外阴血利害中最易引起症状的一种。瘤体呈棕红或暗红色,表面呈肉芽组织状,或被覆薄层表皮,其基底部可较硬,并有触痛。易反覆出血,发生糜烂。此症需与基底细胞癌、汗腺瘤相鉴别。(4)先天性血管瘤:有二种类型:①毛细血管瘤,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稍隆起于皮肤表面的肿瘤。常于出生后3—5周出现,数月内增大,但以后逐渐自行退化,如2岁后尚未消退,可作冷冻或敷贴治疗。②外阴鲜红斑痣,少见。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有时成片,边缘小整齐,不高出皮面,压之可褪色,去压后即恢复原色。③海绵状血管瘤,为皮内及皮下血管增生扩张而形成的血管瘤。肿瘤柔软,略呈紫色,状似海绵,可呈半圆状、分叶状或结节状隆起,直径自数毫米至数厘米个等。人的血管瘤可延伸至阴道粘膜下,使阴道壁膨出。该肿瘤常在出生后数月内出现。可逐渐自行消退。一般无症状,较大者外阴肿胀。表面皮肤可溃烂、出血并有疼痛。
9、淋巴管瘤:
呈单个或多个浅红或灰白色囊性结节,小则直径6mm,大则达儿头大。是由淋巴管扩张增生而成。肿瘤为单个或多个,灰红色,质软,边界不清晰,一般无症状。肿瘤表面可有大泡。破裂后流出淋巴液。海绵状淋巴管瘤较少见于外阴,此瘤可使整个外阴患侧肿胀,范围广泛者可扩展至会阴部甚至阴道。
10、神经纤维瘤:
瘤体小,临床多无症状,有时它是全身性神经纤维瘤病在外阴的表现。皮肤常伴有咖啡牛奶斑。

检查

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活体组织切片检查: 甲苯胺蓝(toluidine)染色试验:清拭后用l%甲苯胺蓝溶液涂擦,待干后,再用l%醋酸溶液脱色,如有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或浸润癌,则病区不脱色,为阳性。说明不全角化细胞着色所致; 激晶法:用新型的胆笛型晶液材料,粘附肿瘤部位。根据病区体温升高的变化,呈现不同色斑,以诊断肿瘤的性质。此法简便易行,快速,适应于表浅肿瘤,符合率达80%。

诊断与鉴别

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1、外阴尖锐湿疣:此病与典型乳头状瘤极为相似,组织学上也难以区分。尖锐湿疣呈多发性,系病毒感染引起,可以消退。
2、外阴癌:外阴癌呈浸润性生长,有痒痛感,易破溃,需作组织学检查确诊。
3、皮赘:皮赘应与带蒂软纤维瘤鉴别,前者体积较小,可复发,后者为单发,体积稍大。

治疗

本病的中医治疗,多数是以内消为主。根据《外科正宗·瘿瘤治法》,归纳起来为行气散结、破瘀消肿、化痰软坚三大法。瘤内源于五脏,引起气结、血瘀、痰凝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要针对病变脏腑和不同病因,选方用药,灵活辩证论治。
1、辩证选方
1.肺气郁滞
治法:宣肺调气,解郁散结。
方药:通气散坚丸加减。人参、桔梗、川芎、当归、花粉、黄芩、枳实、陈皮、半夏、白茯苓、胆星、贝母、海藻、香附、石菖蒲各30g。体虚乏力者加黄芪30g;若自汗者加白术10g,防风15g。
2. 血热妄行
治法:清心凉血,散瘀消肿。
方药:芩连二母丸加减。黄芩、黄连、知母、贝母、当归、白芍、羚羊角、生地、熟地、蒲黄、地骨皮、川芎各 30g,生甘草 4.5g。若口干、舌红少津者加沙参20g,麦冬15g,花粉 25g;小便短赤者加木通15g,山栀10g。
3.脾虚痰湿
治法:健脾宽中,解郁化痰。
方药:十全流气饮加减。陈皮20g,赤苓15g,乌药10g,川芎10g,当归15g,白芍15g,香附20g,甘草10g,青皮10g,木香15g,生姜10g,大枣10枚。若肢体困重者加茯苓20g,白术15g;若胃院痞闷者加苍术15g,厚朴10g,半夏10g。
2、专方验方
1.柴胡、白芍、赤芍、茯苓、昆布、夏枯草各15g,白花蛇舌草、海藻、钩藤各25g,牡蛎50g。水煎服。
2. 巴豆3g,冰片5g,制草乌10g,生大黄、青木香、土鳖虫各15g,威灵仙30g。脂肪瘤加草果仁18g,炒莱菔子21g,炒苍术15g;纤维瘤加白花蛇15g,细辛8g,羌活10g。将各药研细和匀,密封备用。用时取适量,用白醋和白酒(1: 2)调敷患处,每两天换药一次,疗程不限,病愈停药。
3.甘遂60g,甘草60g。二味分别研粉加水熬成膏,用毛笔先蘸甘草膏涂瘤体以外四周,继用另一支毛笔蘸甘遂膏涂在瘤体上,二膏之间必须相距一线,每日涂 3~4次,对体表血管瘤有效。
3、其它疗法
外治法
1.神经纤维瘤:局部敷消瘤二反膏(甘遂、芫花、大戟、甘草、各等份,研细末用醋或姜汁调敷),如瘤体长太大而妨碍肢体活动时,可行手术切除;对头大蒂小者,可用芜花线或双套结结扎处理。
2.血管瘤:血管瘤体积不大者,可用针穿刺抽出血液,压迫止血后,外敷清凉膏〔芙蓉叶60g,梅片少许,凡士林300g,研匀)。并加压包扎固定,可以使瘤体消失;根蒂细者,可手术切除,并即用银烙匙烧红烙之,有止血不溃不再生之效;血管瘤误触破流血不止,可外用桃花散(白石灰0.5升,大黄片45g,先将大黄煎汁,白石灰用大黄汁发成末,再炒,以石灰变成红色为度,将石灰筛细备用)止血。
3.脂肪瘤:瘤体过大,引起疼痛,尤其出现恶变征象时,应迅速手术切除;成形未大及根蒂小者,可用枯瘤方(白砒、硇砂、黄丹、轻粉、雄黄、乳香、没药、硼砂各3g,斑蝥20个,田螺3个)点敷,使其枯落,以敛瘤膏(血竭、轻粉、龙骨、海螵蛸、象皮、乳香各3g,鸡蛋15个煮熟用黄,熬油1小时)收功。
4.皮脂腺囊肿:手术将囊肿摘除。合并感染形成脓肿时,应切开引流,清除皮脂和脓液,再用棉球蘸少量稀释后的白降丹(水银、硝石、皂矾、硼砂、食盐、雄黄、朱砂)塞入腔内,化去包囊,待囊壁蚀尽后,再用生肌药收口,愈合后不易复发。

西医治疗
关于本病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
一、一般治疗 外阴良性肿瘤,一般以手术切除为主。血管瘤、淋巴管瘤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深部X线或镭照射治疗。
1、对症治疗
1.乳头状瘤:此类肿瘤约2%~3%有恶变倾向,故应手术切除为宜。手术当时作冰冻切片检查,如标本内有恶变证据考,则应作广泛的女阴切除。
2、色素痣:外阴色素痣容易导致恶变,宜行预防性切除术,但隆起或带毛的色素痣恶变机会就少,可不急于切除。如伴疼痛、出血则应切除。对于平坦的周边活跃的外阴交界痣、复合痣,尤其到青春期性激素活跃时,其恶变机会增加,应在妊娠前进行彻底切除。
3.汗腺瘤。一般的治疗方式先作活组织检查,肯定诊断后再作局部切除。
4.纤维瘤:手术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局部切除后,一般无复发。
5、脂肪瘤:小的脂肪瘤,一般无症状,也无多大危害,可不处理,如果肿瘤较大,则可手术切除。
6、颗粒细胞性肌母细胞瘤:手术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7、平滑肌瘤:浅表或有蒂肌瘤,局部切除。若肌瘤在较深部位,则可切开包膜将肌瘤剜出,这样出血较少,可以不动包膜。但如包膜不清,周边浸润,或冰冻切片细胞分裂活跃,应作稍广泛的女阴切除。此外,平滑肌细胞有上皮细胞样变化者,不论是局处性还是广泛性变化,也不论肌瘤的大小,都要有足够的切除,不能作肌瘤剜出,因为此肌瘤极易复发。
8、血管瘤、淋巴管瘤;浅表者可用32P、90Sr敷贴,效果良好,最好在3岁以内使用。其次为冷冻疗法、面积不大者,也可用硬化剂,如尿脂奎宁液局部注射或分散注入损害处;或用5%鱼肝油酸钠皮损内注射。也可用电灼、电解、电凝固、X线、激光等治疗。面积小者亦可手术切除。
9、神经纤维瘤;此瘤极少恶变,如无症状,不一定手术,若影响生理功能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治疗用药
1.手术治疗
采用根治性外阴切除和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原发灶的切除范围必须足够,切除不够则常会局部复发。腹股沟淋巴结阳性则行髂盆区淋巴清扫术。采用肿瘤挖出术或保守性手术,80%局部出现复发。
2.抗癌化疗
病期稍晚、组织上核分裂活跃的肉瘤,根治术前后结合化疗可改善预后。
(1)目前常用的治疗软组织肉瘤的抗癌化疗方案有:
①VAC方案:长春新碱(vincristine)1.5mg,静注,第1,8天;放线菌素或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400~600μg静注,第1~4天;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300mg,静注,第1,4,8天。3~4周重复使用,但要视骨髓功能恢复情况而定。有报道用此方案治疗盆腔肉瘤可延长生存期4~5倍。
②ADIC方案:多柔比星(阿霉素)60mg,静滴,第1天;达卡巴嗪(氮烯咪胺)(DTIC)250mg,静滴,第1~5天。有效率42%。
③CYVADIC方案:环磷酰胺500mg,静滴,第2天;长春新碱1.5mg,静注,第1,8天;达卡巴嗪(氮烯咪胺)250mg,静滴,第2天。疗程间隔4周。有效率47%。
(2)恶性淋巴瘤病灶局限者,先行手术切除,术后化疗,常用方案为:
①COP方案:环磷酰胺800mg,静注,第1天及第15天;长春新碱1.4mg,静注,第1天;泼尼松(强的松)100mg,口服,第1~5天。3周重复1个疗程。有效率80%以上。
②CHOP方案:环磷酰胺750mg,静滴,第1天;多柔比星(阿霉素)50mg,静滴,第1天;长春新碱1.4mg,静注,第1天;泼尼松(强的松)100mg,口服,第1~5天。3周重复1个疗程,有效率达90%以上。

并发症

暂无相关资料。

饮食与护理


(1)宜多吃具有抗外阴肿瘤和白斑作用的食物,如芝麻、杏仁、小麦、大麦、土瓜、乌骨鸡、乌贼、乌梢蛇、猪胰、菊花、乌梅、桃子、荔枝、马齿苋、鸡血、鳗鱼、鲍鱼、鲎、沙丁鱼、文蛤、玳瑁。
(2)疼痛宜吃鲎、龙虾、淡菜、海参、虎鱼、甜菜、绿豆、萝卜、鸡血。
(3)瘙痒宜吃苋菜、白菜、芥菜、芋艿、海带、紫菜、鸡血、蛇肉、穿山甲。
(4)增强体质、预防转移宜吃银耳、黑木耳、香菇、猴头菇、鸡肫、海参、薏米、核桃、石龙子、针鱼。
(5)外阴平滑肌肉瘤手术手术后,耗气伤血,宜多食补气养血之品,如大枣、龙眼、扁豆、粳米、荔枝、香菇、胡萝卜、鹌鹑蛋、藕粉、豆类等。
(6)外阴平滑肌肉瘤手术后的放疗:耗阴损液,宜多食滋阴养液之品,如菠菜、小白菜、藕、犁、西瓜、香蕉、葡萄、海参、甘蔗、百合等。
(7)外阴平滑肌肉瘤手术后的化疗:易气血两损,宜常食补养气血之物,如木耳、香菇、核桃仁、桑椹、苡米粥、红枣、桂圆、海参等。

(1)忌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2)忌葱、蒜、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4)忌公鸡、猪头肉等发物。
(5)忌海鲜。
(6)忌羊肉、狗肉、韭菜、胡椒等温热性食物。
(7)忌烟、酒。

忌吃


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注意事项

预防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做好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