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中医儿科
疾病简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简称室上速,包括一组异位冲动形成或折返环路位于房室束分支以上的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相似,统称室上性心动过速。
病因
一、发病原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预激综合征病儿易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并易复发。急性感染可为诱因。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炎、三尖瓣下移、房间隔缺损等,洋地黄中毒、心导管检查、心脏手术也可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
二、发病机制心脏电生理研究提示,室上速多系折返引起,少数因自律性增高所致。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心房内、房室结及房室旁路,其中以房室旁路及房室结折返最常见。北京儿童医院应用食管心房调搏术对34例室上速患儿进行电生理研究,结果证明房室旁路折返者19例(56%),房室结折返者13例(38%),房自律性增高者2例(6%)。重庆儿科医院用同样方法研究27例室上速患儿的发生机制,确定分型的22例中,房室旁路折返者占63%,其次为房室结折返者。
症状
临床特点为阵发性发作,突然发作及突然停止。可见于任何年龄,婴儿较多见,新生儿及胎儿期最后1个月也可发生。婴儿以房室折返多见,较大儿童以房室结折返为多。4个月以内男婴多见。发作时心率加速,儿童达每分钟160次以上,婴儿可达250~325次,频率恒定,一次发作可持续数秒钟乃至数天之久,但一般只持续数小时,很少超过2~3天。发作时患婴常有拒食、呕吐、不安、气促、出汗、苍白、四肢凉与发绀等心源性休克的表现,儿童患者自诉心悸、心前区不适、心绞痛及头晕等。如发作持续较久,达24h以上,则多出现心力衰竭。6个月以内的婴儿心率超过200次/min者更易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其症状为呼吸困难、心脏扩大、肝大、肺部出现喘鸣音等。X线检查心影轻度扩大及肺淤血,也可有发热、白细胞增多及呼吸急促,可误诊为重症肺炎。但发作一停止,心力衰竭即控制,患儿安适如常。心动过速骤发骤停为本病特点,胎儿室上速可致严重心力衰竭,胎儿水肿。预激综合征者常复发。反复持续发作可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根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可作出相应诊断,必要时可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检查
可有低氧血症表现,可有白细胞增多等。
1、食管心房调搏检查 可明确室上速的产生机制及各类型的诊断。食管电极贴近左房,食管导联心电图P波( Pk )清晰易辨认,有利于室上速时测定室房间期(RPE)。如同步描记V1导联心电图,可分辨心房激动顺序,PE的起点为左房激动开始,PV1的起点为右房激动开始,测量PV1-PE时距,可鉴别房室交接区折返和房室旁道折返室上速,并可估计旁路的部位。房室交界区折返室上速:RPE<70ms,PV1、PE同步发生,PV1-PE时距近于零。房室旁道折返室上速:RPE >70ms,PV1-PE时距>30ms,左侧旁道,PE率先除极,PV1-PE时距为负值;右侧旁道,PV1率先除极,PV1-PE时距为正值。各型室上速食管心房调搏的电生理特点如下:
(1)房室交界区折返室上速:①食管心房调搏可诱发及终止发作。②房室传导曲线中断。③慢-快型:RPE<70ms,PER/RPE>1;快-慢型:RPE>70ms,PER/RPE<1。④PV1-PE时距近于零。
(2)房室旁道折返室上速:①食管心房调搏可诱发及终止。②房室传导曲线无中断。③随心房调搏频率递增,预激波逐渐明显。④RPE >70ms,顺向型PER/RPE >1;逆向型PER/RPE<1。⑤PV1-PE时距>30ms,左侧旁道为负值,右侧旁道正值。
(3)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①食管心房调搏不能终止和诱发。②PER/RPE<1,RPE >70ms。
2、X线检查 胸片可见肺淤血、心影轻度扩大改变。
3、B超 可见肝脏增大肝淤血表现。
4、典型预激综合征.
诊断与鉴别
典型病例诊断不困难,但在婴儿期需与窦性心动过速鉴别,其心率亦可达200次/min以上,但R-R间隔非绝对匀齐。室上速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或为逆向型旁路折返,则QRS波宽大、畸形,需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鉴别。心率增快明显,需与心房扑动鉴别。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尚应与慢性房性心动过速、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及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区别,后者又称结自律过速。心电图特点:①心室率70~130次/min。②心房激动表现:无P波,逆行P波或与QRS波形成脱节的窦性P波。③可发生房室脱节及窦性激动夺获心室。由于心率不快或加快不严重,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多无症状。合并房室脱节者多因洋地黄中毒、心肌炎、心肌梗死、房间隔缺损或心内手术引起。无房室脱节者多因迷走神经对窦房结选择性抑制所致,心脏正常,预后较好。治疗针对原发病为主。
婴儿室上速并发心力衰竭时,因呼吸急促,肺部啰音及肝脏肿大,可误诊为肺炎,应予注意。
治疗
暂无相关资料。
西医治疗
一、治疗包括终止发作及预防复发两方面。
1.终止发作 应根据病因、患儿心功能状态及心律失常的机制,选择适当的方法及药物。并注意消除病因及纠正血流动力学改变。
2.预防复发 对于反复发作或并发严重心功能障碍者,终止发作后应继续口服药物预防复发。常用地高辛、普萘洛尔(心得安)或普罗帕酮(心律平)维持量6~12个月。
3.射频消蚀术或手术治疗 对室上速反复发作,药物难于控制,发作时并发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发作频繁影响学习和工作,以及房室旁道折返心动过速,其旁道不应期甚短,易致猝死的高危患者,可经射频消蚀术或外科手术治疗,达到根治室上速的目的。术前应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明确室上速产生的机制,并准确标测折返径路。射频消蚀术创伤小,不需全身麻醉,严重合并症少,故应用日趋广泛,对预激综合征患者旁路及房室交界区慢径的消蚀,均取得满意效果。旁道切割术需开胸进行。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旁道折返室上速者,可于心脏手术中,同时进行心外膜旁道标测定位,切断或注射无水酒精阻断旁道。
治疗用药
盐酸胺碘酮片 盐酸胺碘酮胶囊 盐酸维拉帕米片。
并发症
常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反复发作可并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饮食与护理
多吃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
忌吃
护理
注意个人的身体保暖,不要着凉。
注意事项
预防
1、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和各种心肌炎。
2、防止洋地黄中毒。
3、积极防治先天性心脏病。但多数患儿因查不到病因,而使预防措施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