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变应性亚败血症综合征 > 变应性亚败血症综合征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小儿外科、中医儿科

疾病简介

变应性亚败血症综合征即变应性亚败血症又称Wissler-Fanconi综合征、Wissler综合征、亚急性变应性热等。是一种较少见的以长期的间歇性持续性发热、皮疹、关节痛、白细胞增多、血培养阴性为主要特征的感染-变态反应综合征。很多人考虑本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情发展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似,因此认为是全身性类风湿病的一种临床类型或一个临床阶段,并非一个独特的疾病。也有人认为它是介于风湿热与类风湿病 之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病因

病因尚未明确,Wissler认为系细菌感染与变态反应的综合表现。Fanconi曾从病人感染齿槽中取标本培养得链球菌并作自身菌苗注射后而获痊愈,故认为细菌在发病原理上有一定意义。至于感染源,除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之外,另有人推测同支原体、病毒(风疹或慢病毒)等感染有关。

症状

1、发热 反复高热是突出的主诉。发热多急骤,常先于关节症状数周到数年不等。热型多为间歇热,也可呈弛张热、稽留热、复发热、周期热、双峰热等多种热型。其中以持续性间歇热最为特征。同一天体温波动的幅度可大于2℃,甚至3~4℃。高热时可有畏寒,病孩发热时神志清晰,一般情况尚好,热退时则同常人。热退后遇有其他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水痘或外科手术等,常可引致再度发热。
2、皮疹 约20%~70%的病人有皮疹,大多出现在关节炎的前数月、数年或与关节炎同时发生,少数发生在关节炎后1周~9年。皮疹呈散在点状红疹,不痛不痒。一般不大于5mm,偶可融合成片状,边缘不规则。较大的皮疹中央苍白。皮疹可呈多形红斑样,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形态时有变化,常为一过性,短者数小时即消退,偶有持续1天或数天者。皮疹常随发热出没,反复出现,当发热及其他炎症表现缓解时皮疹随之消失,而当疾病复发时皮疹又常是较早出现的体征。Grislain报告一男孩,首次发病后的3年2个月中共发作36次,其中34次有不规则高热,31次出现皮疹。
抗过敏药物,激素等对皮疹无效。于皮疹处注入透明质酸酶500U/0.5ml后,皮疹可变小,说明皮疹可被透明质酸酶抑制,提示局部有同透明质酸相似的物质或硫酸软骨素存在。
3、关节症状 20%病人在病初可无关节炎体征。关节疼痛大致可分为4种情况:①急性广泛疼痛;②运动时始有疼痛和压痛;③无自觉疼痛但有压痛;④关节肿胀可无或伴压痛。关节疼痛的部位较固定,偶见游走。膝关节最早和最易受累,腕、肘、踝、髋等关节亦常累及。年龄较大儿童有时可累及颈椎和骶关节。随着年龄增长,可累及小关节。关节症状一般与高热发作一致,热退关节炎也随之缓解。也有呈多周期的发作及缓解交替者。有1例12年中发作达30次。少数病人发热虽获控制,但关节病变活动仍持续,后转为慢性多发性关节炎。
4、淋巴结肿大 病初约60%的病人于颈旁、腋下、腹股沟和滑车上等处淋巴结肿大,不痛、边缘清楚。有时会误诊为淋巴瘤或血液系统恶性病变。如果及肠系膜淋巴结,可引起腹痛。常伴有显著的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和关节炎,待全身症状缓解淋巴结可消失。个别病人淋巴结肿大可持续至其他全身症状消失之后。

检查

血常规检查 可见嗜酸性细胞增高。血红蛋白量减少,可见低血色素性贫血。白细胞总数增高伴核左移,白细胞一般为1万~2万,大多5万,个别>5万,有高达10万者。

诊断与鉴别

  本病征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Grossma的229例中109例曾被误诊为风湿热、败血症和淋巴瘤等。鉴别诊断时应考虑败血症、肝脓肿、粟粒性结核、疟疾、伤寒、布氏杆菌病、药物热、红斑狼疮、淋巴瘤、恶网及恶性肉芽肿等。

治疗


暂无相关资料。

西医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为目前比较有效的药物。

治疗用药
硫 酸奈替米星注射液 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颗粒 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

并发症

 其他临床表现如心脏有时出现收缩期杂音,心电图可呈心肌炎改变、心肌损伤、心室肥厚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改变,偶见心包炎及胸膜炎。个别病例可见脑症状,并有脑电图异常。此外,少数病人可见虹膜睫状体炎、皮下小结、肾淀粉样变等。

饮食与护理

在饮食上要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供给,宜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含微量元素铁较多的蛋类、牛奶、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海产品等。
抗氧化剂对败血症有很好的缓解和预防功效。

忌吃


护理
注意个人的身体保暖。

注意事项

预防

  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尚无系统预防方法,应参照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预防措施,重视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