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 > 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小儿内科、中医儿科

疾病简介

小儿消化道异物引起的急性肠梗阻以粪块堵塞为主。偶然也有误吞异物或食用不能消化之食物引起。   小儿特别是幼儿喜欢将其玩具及身边的各种东西放入口内,可因逗笑哭闹误将异物吞入消化道内,因此小儿消化道异物较成人常见。

病因

消化道异物分为3类:
1、外源性:
多因小儿将异物含在口中玩耍,不经意吞入消化道。
也有因精神异常而吞入者,但在小儿中少见。异物种类很多,按其性质可分为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两类。
2、内源性:
此种异物在小儿中罕见。
为体内消化道外所产生的。如胆结石,经胆囊-十二指肠瘘进入胃内,或进入肠道。
有报告因胆石而引起肠梗阻者。
蛔虫团经幽门进入胃或食管,也为内源性异物。
3、消化道内形成性:
多因在短时间内食入大量富含纤维的食物、果品、或吞入毛发等,经过消化道和消化液的作用在胃内或肠道内形成的结块。

症状

1、圆形、卵圆形或立方形无尖角的胃肠道异物:
一般情况下均能很快自直肠排出体外,故患儿多无症状。
2、个尖锐细长的物体:
很少刺破肠壁及胃壁,即使刺破,因是逐渐地穿出消化道,多能被纤维素包绕,不致形成急性穿孔性腹膜炎。
但若粪石引起了肠梗阻,一般多出现单纯性肠梗阻症状,发病较迟缓。胃石在胃内滞留,可引起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部不适、轻度腹痛等症状。
早期腹部有不适感,以后发生脐周疼痛,腹痛逐渐加剧。待梗阻比较完全时,则出现频繁呕吐。

检查

血常规检查:
1、并发炎症:
末梢血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
2、并发腹水、酸中毒:
查血钠、钾、氯、钙和血pH值发现偏离正常值。

诊断与鉴别

造成胃或肠梗阻时(内源性异物),注意与其他病因引起的梗阻相鉴别。
一、引起穿孔和腹膜炎时应与阑尾炎、结核性腹膜炎等相鉴别:
1、阑尾炎(Appendicitis):
(1)简介:
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它是一种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治,病人多可短期内康复,死亡率极低(o.1%一0.2%);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
(2)临床表现:
常有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阑尾炎是阑尾的炎症,最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
2、结核性腹膜炎:
(1)简介:
绝大多数继发于其它器官的结核病变。本病的感染途径可由腹腔内结核直接蔓延或血行播散而来。前者更为常见,如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输卵管结核等,均可为本病的直接原发病灶。女性多于男性,可能由于盆腔结核逆行感染所致。
(2)临床表现:
发热与盗汗最为常见,约占67-95%,热型以低热与中等热居多,约三分之一患者呈驰张热,渗出型、干酪型病例或合并有严重的腹外结核的患者可呈稽留热,盗汗严重,后期有贫血、消瘦、浮肿、舌炎、口角炎及维生素A缺乏症等营养不良的表现。在育龄妇女中,停经不育者较常见。
3、鉴别要点:
即便穿孔发生,因周围常有大网膜、肝或其他脏器粘连,能防止尖锐异物或感染性物质漏入腹腔,因而穿孔时腹痛、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肌卫现象均不十分严重。较大的异物还可引起胃或肠梗阻。
胃梗阻可表现为上腹痛、腹胀和呕吐。

治疗

暂无有效的中医疗法和中药的资料。

西医治疗
等待异物自行排出,不宜使用泻剂和改变食谱,以免因胃肠运动增加,反而使异物易于嵌顿或发生胃、肠穿孔。

治疗用药
根据应该使异物容易通过的治疗原则,可给予石蜡油、惰性粉末如白陶土、铋剂等,以帮助异物顺利排出。
另外有继发感染应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有脱水、出血等应给予输液、输血、止血等相应治疗。
禁忌使用泻药,以防引起肠蠕动紊乱,异物损伤肠壁。

并发症

较大或尖锐异物可引起腹绞痛、出血、肠穿孔和腹膜炎,还可并发胃或肠梗阻。
一、腹绞痛综合征(Abdominal Angina Syndrome):
是指肠道相对缺血引起的餐后上腹或中腹部疼痛的综合征。又称之为内脏绞痛、肠绞痛、间歇性缺血性蠕动障碍、腹间歇性跛行、缺血性腹综合征、慢性内脏缺血综合征、肠系膜动脉间歇性缺血、腹血管功能不全综合征。

饮食与护理


多吃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

忌吃


护理
消化道异物排出或取出后,一般预后良好。
  但若发生穿孔,造成腹膜炎可发生粘连后遗症。

注意事项

预防

胃 肠道异物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广泛地向父母及保育员进行宣教,主要加强婴幼儿看护。
1、3岁以下的小儿臼齿尚未萌出者,不应给以花生、瓜子、豆类及其他带核的不易消化的食物。
2、进食时不可惊吓、逗乐或责骂,以免大哭、大笑而误吞。教育其不要乱跑乱跳,以免跌倒时将异物吞入。
3、危重及昏迷病人进食时,应特别注意,以防误吞。
4、不选择有“危险”的玩具给小儿,对于幼儿可能吞下的物品,均不应作为玩具。
5、教育儿童要改掉口含笔帽、哨及小玩具等坏习惯。
6、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粪石梗阻,多因小儿有不良排便习惯使食物积聚于小肠或结肠内不能排出,而造成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