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毛囊炎 > 毛囊炎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皮肤科

疾病简介

指毛囊部发生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化脓性或非化脓性炎症,表现为细小、易破裂的炎性小丘疹或脓疱。

病因

有化脓性及非化脓性两种,化脓性者主要由葡萄球菌引起,常于瘙痒性皮肤病搔抓后继发感染;非化脓性者多于职业或者某些治疗因素相关,经常接触煤焦油类物质,长期应用煤焦油类或皮质类固醇药物,以及在湿热环境中工作,都可能诱发本病。

症状

成年人多见,好发于头部、颈项部、臀部、外阴部等,皮损初起时为与毛囊一致的炎性小丘疹,中心有毛发贯穿,周围有炎性红晕,逐渐变成粟粒大脓疱,疱壁薄,大多分批出现,不互相融合,脓疱破溃后,排出少量脓性分泌物,数日后局部干燥结成黄痂,痂脱即愈,愈后不留瘢痕,但易复发,自觉瘙痒或轻微刺痛感。

检查

脓液直接涂片和革兰氏染色有助于致病微生物鉴定,病情顽固慢性迁延性患者,需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明确病原菌及敏感抗生素。

诊断与鉴别

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主要同痤疮、马拉色菌毛囊炎相鉴别;痤疮位于面部较多,皮损除丘疹、脓疱外,还有粉刺、结节、囊肿、瘢痕等;马拉色菌毛囊炎皮损表现为圆顶状毛囊性暗红色小丘疹或脓疱,多发于胸背部,实验室检查可鉴别,且予以抗真菌治疗效果好。

治疗

注意个人卫生和劳动保护,积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病等。外用抗生素或抗菌药,或系统使用抗生素或自身疫苗治疗。1、局部治疗  以消炎、杀菌、干燥为原则,注意皮肤清洁,可用消毒剂清洗患处如酒精、双氧水、雷弗奴尔液、聚维酮碘溶液、苯扎氯铵溶液等,以去除脓液、痂皮及局部残留药物,外用药如复方多粘菌素软膏、利福平软膏、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中药制剂如四黄膏、连蓉膏等;2、全身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要全身治疗,如果病情顽固、反复发作,或患有糖尿病或免疫缺陷性疾病,可以考虑全身应用抗生素,可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如克林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顽固反复发作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亦可注射自家菌苗或多价葡萄球菌菌苗或自血疗法等,中药如牛黄解毒丸、三黄片、蒲地蓝消炎胶囊等配合使用;物理治疗如紫外线照射、超短波治疗、多源红外治疗仪照射、氦氖激光等辅助局部杀灭细菌、改善局部微循环。

并发症

如处理不当,炎症愈合后往往可形成瘢痕、硬结。

饮食与护理

避免烈性酒及辛辣等刺激性饮食;勤换衣物勤洗澡;多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预防

保持清洁卫生,适度洗浴;避免搔抓;复发性毛囊炎患者应注意检查有无糖尿病或全身疾病,若有则应予以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