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丙型病毒性肝炎 >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传染病科

疾病简介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属于黄病毒科,基因组为单正链RNA,有包膜和核衣壳。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即HCV)引起的一种以损害肝脏为主的传染性疾病。热100℃ 10min、紫外线、20%次氯酸和氯仿处理可灭活病毒。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C)  曾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体,由于其起病隐匿,转为慢性的几率高,易导致肝硬化和诱生肝细胞肝癌,故预后较差。在病毒性肝炎的构成比中低于15%。   主要有5个基因型,其分布有地域性,我国以Ⅱ型和Ⅲ型为主。儿童中发病不高,可因母婴和密切接触而传播。

病因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属于黄病毒科,基因组为单正链RNA,有包膜和核衣壳。主要有5个基因型,其分布有地域性,我国以Ⅱ型和Ⅲ型为主。HCV在细胞培养中增殖困难,黑猩猩是目前惟一理想的模型动物。加热100℃ 10min、紫外线、20%次氯酸和氯仿处理可灭活病毒。丙肝病毒经血传播,潜伏期较长,感染后可长期带毒或导致丙肝,丙肝更易发展为慢性肝炎。但HCV在血清中滴度较低,长期未能用血清学方法检出。抗HCV出现较晚,慢性感染者抗HCV可持续高滴度。HCV对有机溶剂敏感,甲醛、37℃ 96h、60℃ 1h、100℃ 5min均可灭活。

症状

小儿的解剖生理与成人不同,故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发病急者较多,发热较多,黄疸前期短者较多,有呼吸道症状者较多

检查

1、HCV RNA(RT-PCR法) 取血清或肝组织作定性或定量检测,在感染后1~2周内,血清中病毒基因即可被检出,能进行早期快速诊断,是评估抗病毒疗效的有效指标。 2、血清抗HCV(包括针对结构和非结构抗原的抗体) 常检测抗HCV IgG,阳性表明已感染或正在感染HCV;其IgM型抗体可在IgG出现前、同时、甚至其后出现,持续半年以上不消退者常转为慢性肝炎,在慢性型肝病活动期常呈阳性。 3.HCV抗原检查 可直接检测血清、体液或肝组织内HCV抗原进行诊断,已建立免疫PCR法,可检出低水平表达的HCV抗原。

诊断与鉴别

1、感染中毒性疾病 染性疾病如败血症、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钩端螺旋体病。中毒性肝炎、寄生虫病等常并发肝功能异常。因此是原发的肝病还是继发的肝损害乃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应注意区别。 2、婴儿肝炎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或婴儿肝炎综合征作为临床病名是可以的,但病原学上包括可经母婴传播的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庚型肝炎病毒(HGV),以及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各种肠道病毒、副黏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虫等,要作出明确病原诊断常因各种临床限制而相当困难。 3、营养性疾病 小儿慢性肝炎的局部症状不明显,有时只有一般健康和生长发育状况不佳。在考虑营养不良等常见病的同时,应对肝脏情况和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查。 4、代谢性疾病偶有e抗原阳性母亲的婴幼儿发生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的,这时需要与少见的一些先天性代谢异常作鉴别,如酪氨酸血症、瓜氨酸血症、糖原贮积症、半乳糖血症、肝豆状核变性等,患儿也有肝大和肝功能衰竭临床表现。由于急性乙肝病毒重症肝炎的HBsAg常为阴性,更增加乙肝诊断的困难。这时病原学诊断不能依靠HBsAg,此时HBV DNA、抗HBc IgM检测有较大意义。 合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主要靠特异性诊断的实验方法。

治疗

  中药治疗的意义不容忽视,作用有:  ① 改善自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② 降低转氨酶,改善肝功能,减轻黄疸;  ③ 临床观察的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某些方剂可抑制肝纤维化;  ④ 治疗一些合并症,如消化功能障碍、胃黏膜病变、非细菌性胆囊炎等。  通过长期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后,目前常用于肝病治疗的成药如下:  ①五味子或联苯双酯:联苯双酯为合成的五味子丙素的前体。对肝脏中ALT活性有强大的可逆性抑制作用,故停药后血清ALT常有反跳,但另一方面,体外及动物实验均证明本药有减轻脂质过氧化和保护肝细胞膜,减轻肝损伤,增强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活性的作用,对慢性肝炎有一定疗效。成人用法为3次/d,10粒/次(滴丸),在ALT正常后继用1个月,如ALT仍正常则每半月减量1次,每次减2粒,6~12个月为一疗程。有黄疸及合并肝硬化的CAH不宜使用。

西医治疗
与其他病毒性肝炎相同,应强调整体综合治疗,如高维生素、高蛋白营养、易消化的饮食,适当休息,生活规律,精神愉快,忌用损害肝脏的药物等。 1.急性丙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的治疗基本上同甲型肝炎。由于急性丙型肝炎易转为慢性,因此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2.慢性丙型肝炎 在综合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清除肝炎病毒。儿童期的慢性丙型肝炎如得不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必然在今后人生道路上因患肝硬化或肝癌而陷于不幸。 (1)抗病毒治疗: ①干扰素α:在目前还缺乏理想的能彻底清除肝炎病毒的药物的情况下,干扰素α(IFN-α)的应用于已经使一部分慢性肝炎病情缓解,甚至痊愈。 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HCV基因组变异很大,宿主感染HCV后很难产生持久的保护性免疫,急性丙型肝炎的自限性约为50%,HCV感染后的慢性化几率高达40%~60%。文献报告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在组织中见到碎屑状坏死与桥接样坏死,则在平均50个月后约有50%发生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后最终约1%将发生肝细胞肝癌(HCC),重症丙型肝炎的生存率约46.2%,所以抗病毒治疗是必需的。 市场上干扰素α的品种,按其结构有IFN-α1、IFN-α2b、IFN-α2a等,疗效相似,成人剂量每次300~500万U(3~5MU),儿童按10万U/kg计算,以不超过300万U/次(3MU/次)为宜。每周皮下注射3次,但为加强疗效,开始治疗的15~30天可1次/d,疗程6个月,必要时可重复1~2个疗程。影响干扰素疗效的主要因素如下: A.女性的疗效常较好。 B.有中度炎症活动的慢性肝炎反优于较轻的慢性肝炎。ALT水平低和HBV DNA水平高等预示病人对IFN反应差。仅是HBV携带者而无ALT增高等炎症活动时几无疗效。 C.ALT高者疗效常较好。 D.HBeAg及HBV DNA定量较低者疗效常较好。 E.直系家属有乙肝集聚者疗效较差。 F.纤维化程度(S)以不超过3期为好。也就是说,干扰素α治疗应在肝炎进展的早期开始。 HBeAg阳性或阴性、HBV DNA阳性的代偿好的肝硬化(Child A级)病人可用干扰素α进行治疗,但需减少干扰素α的剂量,并进行密切监测。 失代偿性肝硬化病人绝不能用干扰素α。干扰素α治疗期间不宜同时应用众多药物,一则影响疗效观察,二则可能带来意外的不良反应。

治疗用药
转移因子胶囊 转移因子胶囊 转移因子胶囊。

并发症

主要见于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 1、胆道感染  常与重型肝炎同时发生或见于慢性肝炎患儿,自觉症状不明显,较常见的表现为持续低热或中度发热。或黄疸持续不退,偶尔发现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局部体征少见。主要通过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及培养可确诊,超声波检查可辅助诊断。 2、溶血  急性肝炎早期因急速出现溶血危象,病情比较严重,患儿因重度贫血而伴有精神萎靡。黄疸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增高。 3、再生障碍性贫血  重型肝炎或较重的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及转氨酶持续不下降者,多于起病数周后或恢复期出现贫血、血象及骨髓象异常,常合并严重感染。临床常以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为较早期征象。肝炎合并再障的概率低,但一旦发生,则进展快,多数患者死亡。慢性肝炎合并再障者常较轻,进展慢。 4、肾炎  儿童慢性乙肝或HBV携带者可发生乙肝抗原相关性肾炎。 5、维生素A缺乏症  有胆汁淤积,患儿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易出现维生素A缺乏的眼部症状。

饮食与护理

多吃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

忌吃


护理
1、HCV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经血液传播,献血员中HCV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之一。加强对单采浆机构运送血细胞等血液成分过程的管理及质量控制,消除交叉感染的传染源。严格把好献血员筛选关,认真开展抗HCV及转氨酶筛查。建立对HCV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开展更敏感的HCV基因诊断方法,提高筛查阳性率。大力提倡义务献血,淘汰职业有偿献血制度。 2、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各生产单位严格筛选血液,供应安全血制品,作好产品鉴定,加强对生产单位血液筛选和制品质量监督。严格掌握应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指征,医疗单位严格遵守,反对滥用以减少HCV的感染。 3、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器具,并加强对一次性注射、输液用具生产、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对手术器械、内镜及透析器械的消毒管理,对HCV感染者应分室、分器械手术、检查及透析,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4、加强母婴传播的预防工作,将抗HCV及HCV RNA列为孕妇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对抗HCV及HCV RNA阳性孕妇产房所有器械应严格消毒,尽量减少新生儿损伤及母血污染。 5、加强对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 目前尚无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措施可预防HCV感染。丙型肝炎疫苗在积极研制中。

注意事项

预防

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主要途径是输血,但只有一半的病人有输血病史,所以对于小儿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一、预防,优生优育非常重要。育龄妇女为丙肝患者,最好先进行抗HCV的治疗,待疾病痊愈或控制良好时再怀孕生育,有助于减少母婴的垂直传播。丙肝患者在疾病控制好的情况下,停药3个月后检查优生优育,肝功能肝功能正常就可以怀孕。但是丙肝患者尽量避免母乳喂养。就不会有传染的可能。 目前丙肝没有丙肝疫苗丙肝疫苗,因此要避免羊膜腔的穿刺,减少母婴传染感染小孩。建议做HCV-RNA检查,如果阳性,母婴传染的概率为5%~7%。 严格献血员筛查和血制品管理以及医疗器材的消毒管理,推广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医疗器械如内窥镜、手术器械、牙科钻、针灸针等要严格消毒,确保可以杀死HCV。可以减少经输血制品和医源性途径传播的HCV感染。目前尚无主动和被动免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