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荨麻疹 > 荨麻疹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皮肤科

常见症状:男性生殖器病变

疾病简介

荨麻疹(urticaria),我们俗称风疹块、风疙瘩,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上分为急性、慢性荨麻疹。本病特征性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可伴有血管性水肿,愈后不留任何痕迹。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6周者。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本病中医学称为“隐疹”。

病因

荨麻疹的病因很多且复杂,急性荨麻疹常可找到病因,但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难以明确,可能的原因如下:

1、药物:可能是急性荨麻疹较为常见的原因。如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药物,镇静安眠类药物,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包括一些中药,均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2、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3、食物及食品添加剂 :是引起荨麻疹的常见原因之一。包括鱼、虾、蟹、牛奶、鸡蛋、花生、大蒜、洋葱、调味品,水果类如芒果、草莓、桃子、柠檬、菠萝、榴莲等等。

4、吸入物:花粉、动物毛屑、粉尘、挥发性化学品等。

5、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摩擦、压力等。

6、精神心理因素:烦躁、焦虑、紧张等情绪波动。

7、自身免疫及慢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炎症性肠病等。

8、其他因素:如人工关节、心脏瓣膜、内固定钢板等植入物,输血反应,昆虫叮咬,遗传因素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病因素主要是由于素体禀赋不耐,外加六淫之邪的侵袭;或饮食不节、肠胃湿热;或平素体弱、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所致。

症状

荨麻疹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其发作形式多样,多伴有瘙痒,少数患者可合并血管性水肿。临床上我们通常将荨麻疹分为急性和慢性荨麻疹。

一、急性荨麻疹   

起病急,发展快,表现为皮肤突然出现瘙痒,随之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周围红晕或潮红,皮损逐渐扩大融合成片,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易反复,时隐时现,消退不留痕迹,严重者可以有心慌,胸闷,恶心呕吐,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感染引起的可以有发热症状,但病程一般少于6周。

二、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6周者。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全身症状一般较轻,极少数可以表现为急性发作。

除此以外,为便于进一步个体化对症性治疗,我们还会对特殊类型荨麻疹进一步进行分型。不同类型荨麻疹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有:

1、皮肤划痕症:也称人工荨麻疹,系由外界机械性刺激引起的敏感性增高,皮肤受刺激,如搔抓、钝器、紧束的腰带等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风团,潮红,瘙痒,可以很快消退,部分可以诱发全身出现风团,也可以单独存在。  

2、压力性荨麻疹:又城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皮疹发生于局部皮肤受压后4~6小时后,局部出现瘙痒、水肿性红斑、疼痛、风团,通常持续8-12小时后消退。易发生在手掌、足底或其他压迫部位等,可以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关节疼痛、全身不适等。

3、寒冷性荨麻疹: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较为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多见。出生后不久或早年发病,反复出现,持续终身。在受冷后半小时至四小时出现风团,不痒或微痒,自觉灼热,可伴有发热、关节疼痛、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后者多见于女性,青年居多,患者常在气温骤降时或接触冷水或冷风之后发生,数分钟内在局部性的水肿和风团,自觉瘙痒,多见于面部、手部,严重者其他部位也可以累及。可发生头痛、胸闷、心悸、皮肤潮红、低血压、昏厥甚至休克。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或遇热后消退。

4、胆碱能性荨麻疹:由于受热、运动、情绪波动、热性食物或饮酒后使胆碱能神经兴奋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诱发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而发生风团。常在受刺激后数分钟即出现风团,泛发性出现,周围有红晕,泛发躯干上部和上肢,病情一般经过数月或数年后逐渐缓解。

5、日光性荨麻疹:皮肤暴露在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风团发生后约经1至数小时消退。发生皮疹的同时,可伴有畏寒、疲劳、晕厥、肠痉挛,这些症状在数小时内消失。

检查

1、血常规检查:血中白细胞总数升高应考虑细菌感染的存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应考虑病毒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应考虑寄生虫感染或变态反应所致荨麻疹等。

2、免疫学检查:对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诊断有一定意义。血清1gE升高提示发病机制主要为Ⅰ型变态反应所致。

3、特殊检查:划痕试验、斑贴试验、皮内试验可检测吸入或食入变应原及接触过敏原;运动和热水浴可诱发胆碱能性荨麻疹;光试验、热水试验及冰块诱发试验等对日光性荨麻疹、热荨麻疹及寒冷性荨麻疹具有辅助诊断价值。4、其他检查:如血沉、C反应蛋白、寄生虫检查、尿液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等。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  

根据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瘙痒性风团、骤起骤消、反复发作、消退后不留痕迹以及各型荨麻疹的特点,本病诊断不难。病因诊断往往比较困难,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全面综合分析进行确定。其中病程不超过6周者,称为急性荨麻疹;病程超过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二、鉴别诊断

1、丘疹性荨麻疹:该病好发于儿童,皮损为风团样丘疹、丘疱疹,群集分布,多发于四肢、躯干,皮损常持续数日才能消退,退后留有色素沉着斑。

2、离心性环状红斑:皮损开始为淡红色扁平丘疹,以离心性逐渐向外扩大,皮损中央消退,边缘略微隆起,形成环状或半环状,皮损需经1~2周才能消退,消退后局部留有色素沉着。

3、荨麻疹性血管炎:皮损表现为风团和环状红斑样损害,触之有浸润感,皮损中央可有淤斑,感觉中重度瘙痒。病理表现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4、伴腹痛或腹泻者应与急腹症及胃肠炎等进行鉴别。

5、伴畏寒高热和中毒表现者应排除其他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败血症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等)。

治疗

        一、治疗原则 

1、停用一切可疑物,促进其排泄;

2、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

二、病因治疗 

 消除诱因或可疑病因有利于荨麻疹自然消退。荨麻疹的发生与多种原因(或诱因)有关,包括感染、药物、食物、昆虫叮咬等,这些均为急性荨麻疹的重要原因。一些物理因素,如寒冷、压力、热、皮肤划痕等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对怀疑与食物相关的荨麻疹患者,鼓励患者记食物日记,寻找可能的食物加以避免。

三、内用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应遵循安全、有效和规则使用的原则,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推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制定并调整治疗方案。

1、轻型急性荨麻疹首选起效快、疗效高、作用强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阿伐斯汀,或咪唑斯汀,或依巴斯汀等。临床常用的氯雷他定片,左西替利嗪片也可以选择使用。单一用药无效时可以联合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等。

2、病情较重的急性荨麻疹或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者,可以选择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地塞米松口服,或肌注,同时加服1-2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皮损消退后逐渐减量,反复发作者选用西替利嗪或左西替利嗪维持治疗。

3、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胸闷,或有休克的严重患者,应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吸氧,静滴糖皮质激素,同时联合1-2种抗组胺药物维持治疗。

4、皮肤划痕症治疗较困难,首选羟嗪类H1受体拮抗剂,配合酮替芬治疗,必要时联合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

5、寒冷性荨麻疹首选赛跟啶片,同时联合桂利嗪,西咪替丁等,疗效较好。

6、胆碱能荨麻疹首选喹他嗪,其他如赛跟啶、酮替芬,多塞平也可以选择,其他方案如H1受体拮抗剂联合654-2,或还原型谷光甘肽联合美喹他嗪都有不错的效果。

7、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采取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如第二代抗组胺药物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口服,也可以选择氨苯砜口服,有不错的效果。

8、日光性荨麻疹选择羟基氯喹等效果较好。

9、对伴有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者,可选择罗红霉素,联合甲硝唑,再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

10、慢性荨麻疹建议首选2-4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联合治疗。疗程一般不少于1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3 -6个月,或更长时间,有的甚至需要长期服药。在症状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减少剂量或者品种,比如3种药物联合,改为两种联合再逐步递减用药种类;每日给药改为隔日给药,然后隔两日给药等,缓慢减量直至停药。对抗组胺药物增加剂量或联合使用仍无反应者,可考虑短期应用激素、口服环孢素和静脉使用奥马珠单抗等治疗。

11、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原则上妊娠期尽量避免使用抗组胺药物,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但如症状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与工作,应告知患者目前无绝对安全可靠的药物,在权衡利弊后,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如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等。大部分抗组胺药可分泌到乳液中,故哺乳期妇女可酌情选择相对分泌量较少的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氯苯那敏等药物,并尽可能使用较低剂量。

12、儿童的药物治疗首选二代抗组胺药中儿童合适的剂型,如口服液、滴剂、干混悬剂、糖浆等,但要遵循药物说明书明确其最低年龄限制及使用剂量。西替利嗪滴剂及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可以用于1~2岁幼儿。

13、老年人荨麻疹有其自身特点且更为复杂,应根据病因及特点制定治疗方案,首选二代抗组胺药。除非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受损,一般不必调整药物剂量。

四、中医药的治疗

根据荨麻疹的致病因素和病程,一般分为风热证、风寒证、肠胃湿热证、毒热炽盛证和气血亏虚证5 个证型进行治疗。 风热证为主者选消风散加减,风寒证为主者选择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肠胃湿热证选择防风通圣散加减;毒热炽盛证者选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气血亏虚证主证选八珍汤合玉屏风散或当归饮子加减。

五、中成药物的选择

应遵循《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部分中成药无明确适应证型的可采用辨病用药。参考药物如防风通圣丸或(颗粒),玉屏风散,肤痒颗粒,皮敏消胶囊,乌蛇止痒丸,金蝉止痒颗粒,湿毒清胶囊,荨麻疹丸等均有一定疗效。

六、外用药物

一般选择炉甘石洗剂及有止痒作用的乳膏作为辅助治疗。

七、其他疗法

其他疗法临床可根据病情选用针刺疗法、耳针疗法、刺络放血、拔罐疗法、敷脐疗法、自血疗法等。需要在皮肤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会有不错的效果。

并发症

严重的荨麻疹患者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急性荨麻疹病人可发热达40℃左右,血压可降低甚至发生昏厥和过敏性休克,须及时处理。

饮食与护理

1、少吃海鲜、羊肉等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饮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

2、保持整洁、安静,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的生活环境;

3、多饮水,促进致敏物质排泄;避免用力搔抓致使皮肤破损,防止感染;

4、避免用肥皂、热水洗澡,忌用手搔抓及摩擦;避免穿着粗、纤衣裤;穿纯棉宽松内衣;5、避免冷热环境刺激、情绪激动、剧烈运动。

预防

1、发现可疑食物或药物过敏时,应立即停用,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耐心解释发病因素,积极预防,消除患者长期患病所造成的紧张心理,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室内避免摆放花草,避免喷洒剂等化学物品,以免致敏。

3、急性荨麻疹有伴发症状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喉头水肿、血压下降,应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防止窒息和过敏性休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