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风湿病性贫血 > 风湿病性贫血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血液内科

疾病简介

风湿病亦称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常见为贫血,约半数患者在病程中出现轻度或中度贫血。其中绝大多数属慢性病性贫血,少数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病因

风湿病亦称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常见为贫血,约半数患者在病程中出现轻度或中度贫血。其中绝大多数属慢性病性贫血,少数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症状

  由于贫血属轻~中度,又多缓慢发生,故大多数患者症状不甚明显,仅少数有乏力、气短、心悸、苍白等表现,一般无黄疸。更多的患者被风湿病的各种症状所掩盖。ACD本身无特征性的阳性体征。
  有风湿病史同时伴有贫血,结合外周血、骨髓象及铁染色、血清铁及铁蛋白,且排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缺铁等其他类型贫血,即可诊断为风湿病性贫血。其中血清铁降低是诊断的必要条件。有时贫血可作为风湿病的首发症状或表现,往往给诊断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临床医师在贫血的鉴别诊断中必须考虑到风湿病的可能,尤其是中青年女性。

检查

一、检查
1、外周血 血红蛋白大多在80~100g/L,血细胞比容下降为30%~35%,呈轻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或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或轻度降低。
2、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降低,有时也轻度升高。
3、骨髓象 大多无异常表现,铁染色示铁贮存正常或增加,巨噬细胞内含铁增加,但铁粒幼红细胞减少。此和MMS向幼红细胞释放铁减少有关。
4、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铁饱和度均降低,而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升高,表明循环中游离铁减少,体内总的贮存铁增加。
5、铁动力学检测于MMS摄取59Fe增加,而59Fe自血液消失时间缩短,红细胞内59Fe掺入减少。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X线、心电图、B超、生化等检查。

诊断与鉴别

一、检查
1、外周血 血红蛋白大多在80~100g/L,血细胞比容下降为30%~35%,呈轻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或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或轻度降低。
2、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降低,有时也轻度升高。
3、骨髓象 大多无异常表现,铁染色示铁贮存正常或增加,巨噬细胞内含铁增加,但铁粒幼红细胞减少。此和MMS向幼红细胞释放铁减少有关。
4、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铁饱和度均降低,而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升高,表明循环中游离铁减少,体内总的贮存铁增加。
5、铁动力学检测于MMS摄取59Fe增加,而59Fe自血液消失时间缩短,红细胞内59Fe掺入减少。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X线、心电图、B超、生化等检查。
二、鉴别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临床上通常有黄疸、脾大;血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骨髓红系增生为主,粒/红比例倒置;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难和ACD区别。
2、缺铁性贫血 血清铁及铁饱和度虽也降低,但血清铁蛋白呈平行下降,骨髓铁染色示细胞内外铁均减少,以及可溶性运铁蛋白受体升高;一般和ACD鉴别无困难。少数难以鉴别者可行铁剂试验性治疗区分之。
3、慢性感染所致贫血 也属于ACD的范畴,原发感染性疾病的存在是鉴别的关键。
4、肾性贫血 肾病晚期由尿毒症引起的贫血其血清铁正常或升高,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即可明确诊断。
5、骨髓痨性贫血大多由恶性肿瘤骨髓广泛转移所致,血清铁通常也正常或升高,周围血出现幼粒、幼红细胞。骨髓涂片或活检病理切片找到肿瘤细胞可确诊,原发肿瘤灶的检出则能作出最后诊断。
有贫血的风湿病患者,如同时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则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白血病鉴别。典型的从骨髓增生低下,MDS骨髓及血象必定有一系以上的病态造血,急性白血病的骨髓中至少有30%以上的白血病细胞,根据上述特点应可加以鉴别。

治疗

暂无相关内容,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西医治疗
1、治疗原发病。
2、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 基因重组EPO,较严重的贫血及内源性EPO水平较低者效果较好。剂量为100~150U/kg体重,每周3次皮下注射,然后根据血红蛋白及HCT水平进行剂量调整。有效者需注意高血压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红细胞生成素可以使部分贫血者获暂时缓解,疗程至少持续1~2个月。轻度贫血者一般症状不明显,可不予处理。

治疗用药
1、治疗原发病。
2、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 基因重组EPO,较严重的贫血及内源性EPO水平较低者效果较好。剂量为100~150U/kg体重,每周3次皮下注射,然后根据血红蛋白及HCT水平进行剂量调整。有效者需注意高血压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红细胞生成素可以使部分贫血者获暂时缓解,疗程至少持续1~2个月。轻度贫血者一般症状不明显,可不予处理。

并发症

暂无相关内容,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饮食与护理

一、饮食
一、风湿病性贫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A、补血方
1、参归鸽肉汤 鸽1只,党参25克,当归12克,加水煨汤服。可用于血亏气虚、脾肾阳虚型贫血。
2、仙人粥 制何首乌30-60克,粳米60克,红枣3-5枚,红糖适量。将制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红枣同入沙锅内煮粥,粥将成时放入红糖以调味,再煮1-2沸即可。适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型贫血。
3、糯米阿胶粥 糯米60克,阿胶30克,红糖少许。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2-3沸即可。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型贫血。
4、韭菜炒猪肝:
原料:猪肝100g,韭菜50g,洋葱80g,色拉油1大匙。制作:洗净猪肝的血液,切成5毫米薄片,先下锅煮至七成熟,然后与新鲜韭菜、洋葱同炒,并调好味。功效:益血补肝、明目,适用于血虚萎黄、贫血、慢性肝炎等。
5、龙眼枸杞粥:
原料:龙眼肉、枸杞各15克,黑米、粳米各50克。制作:将龙眼肉、枸杞、黑米、粳米分别洗净,同入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煨煮,至米烂汤稠即可。功效:益气补虚,养肝益血,补血生血,可治疗肤色苍白,食欲不佳。
B、治疗时的食疗方
(1)鹿茸鸡:以当年的公鸡1只,鹿茸3~6g,在锅内焖熟,不放油盐。吃肉喝汤,两天吃完。可根据情况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关节红肿疼痛者勿用。
(2)生姜鸡:用刚刚开叫的公鸡1只,生姜100~250g,切成小块,在锅中爆炒焖熟,不放油盐。会饮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内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于关节冷痛,喜暖怕寒者。
(3)苡米粥:苡米30g、淀粉少许、砂糖、桂花适量。先煮苡米,米烂熟放入淀粉少许,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湿热,健脾除痹。
(4)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适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湿热。
(5)木瓜汤:木瓜4个,蒸熟去皮,研烂如泥,白蜜1kg炼净。将两物调匀,放入净瓷器内盛之。每日晨起用开水冲调1~2匙饮用。能通痹止痛。
(6)防风苡米粥:防风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次,连服1周,能清热除痹。
(7)生姜粥:粳米50g,生姜5片,连须葱数根、米醋适量。用砂锅煮米做粥,生姜捣烂与米同煮,粥将熟加葱、醋。食后覆被出汗,能解表散寒。
(8)葱白粥;煮米做粥,临熟加入葱白,不拘时食,食后覆被微汗,能解表散寒。
(9)老桑枝煲鸡:老桑枝60g,雌鸡1只约500g,加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喝汤吃肉。能温经散寒,清热除湿。
(10)川乌粥:生川乌头3~5g,粳米30g,姜汁10滴,蜂蜜适量。将乌头捣碎研为极细末,粳米煮粥,沸后加入川乌头末改文火慢煎,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一二沸即可。宜温服。患者有热性疼痛,在发热期间及孕妇忌服。本方不可与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等中药同服。此粥能祛寒止痛。
(11)猪脚伸筋汤:苡米、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g,用纱布包好,与猪脚1~2只,放于锅内,文火煨烂,去渣,不放盐。喝汤吃肉,分两餐食用。能祛风湿,补肝肾。
二、风湿病性贫血吃哪些对身体好?
1、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瘦肉、奶制品、豆类、大米、苹果、绿叶蔬菜等。
2、多饮茶能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有利于巨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但缺铁性贫血则不宜饮茶,因为饮茶不利于人体对铁剂的吸收。适当补充酸性食物则有利于铁剂的吸收。
3、蛋白质供应不足引起的贫血,应补充瘦肉、鸡、鸭、牛羊肉,以及豆类制品。
4、多吃能补血食物,如黑豆、发菜、胡萝卜、面筋、菠菜、金针菜、龙眼肉等。
三、风湿病性贫血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以下的食物也含有高分量普林,患风湿病的病人能免则免,否则一个星期吃不超过一次。肉类:碎肉、腊肠、羊腿、火腿;家禽:鹅、火鸡、鸭,鲑鱼。 其他的豆类含有非常微量的普林,如红豆、绿豆、豆芽、蚕豆等。有的菜类也含有中等的普林,如芦笋、木耳类、花菜、菠菜等。
2、不宜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品,尤其是急性期的病人最好忌食。
3、忌烟酒。

忌吃


护理
1、预后
原发病治疗好转后贫血可纠正。
2、注意事项:
(1)居住的房屋要通风、向阳,保持空气新鲜。不要在水泥地板及风口处睡卧。
(2)洗濑宜用温水,睡前洗脚,最好将双足浸入中药洗方汤药中,不但可以促使下肢血流通畅,还可以消肿痛,除风湿。
(3)风湿病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有明显的红、肿、热、痛者,要卧床休息2-3周,肾虚及腰椎病患者忌性生活。
(4)患者出汗较多时,须用干毛巾及时擦干,衣服汗湿后应及时更换,避免受风寒湿侵体。
(5)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受潮、过度劳累及精神刺激,预防感冒,以减少自然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6)风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按自己所患病症的轻重,遵照医嘱,调理饮食和忌口。
(7)风湿病在病情控制后可以参加一些省力的日常劳动,并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8)风湿病人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疾病,切不可急躁焦虑。

注意事项

预防

1、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
2、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