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妇科
常见症状:腹部包块、痛经、子宫出血
疾病简介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盆腔肿瘤,是由子宫肌层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女性,20岁以下较少见。又被称为“子宫纤维瘤”、“子宫纤维肌瘤”、或“子宫平滑肌瘤”,通常简称子宫肌瘤。据统计,在35岁以上妇女中,每4~5人就有1人患有子宫肌瘤,只不过有些人症状不明显,没有被诊断出来而已。子宫肌瘤恶变几率如何呢?其实是很低的,国内资料显示肌瘤恶变率为0.4%一0.8%。,所以,长肌瘤是一件比较普遍的现象,不必过度惊慌。
病因
目前病因尚未明确。较公认的观点是肌瘤的发生可能与女性性激素相关:雌激素和孕激素可促进肌瘤细胞分裂、刺激肌瘤生长。除此之外,月经初潮过早(<10岁)、高血压、肥胖、大量食用牛羊肉、饮酒可能会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生风险。
症状
大多数肌瘤较小且多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1、月经改变:主要表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尽、周期缩短等,是最常见的症状。
2、白带异常:由于肌瘤会增加子宫内膜面积,所以出现白带增多,或阴道排液现象。
3、压迫症状:当肌瘤较大时,向前可能压迫膀胱导致尿频、尿潴留,向后压迫直肠导致便秘,两侧压迫输尿管导致排尿困难、腰痛等。
4、腹部包块:如果你比较瘦,肌瘤较大时,可能会在腹部摸到一个包块。
5、疼痛: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部分患者会有腰酸腹痛症状,半数患者会有痛经症状;粘膜下肌瘤刺激子宫收缩,也会引起疼痛;较大的肌瘤压迫周围脏器也会出现腹部隐痛。在罕见情况下肌瘤可能出现坏死或者扭转,可能出现急性下腹痛、发烧、呕吐等。
6、贫血:肌瘤导致的长期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会因失血过多导致缺铁性贫血、头晕、心慌、乏力等,进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较严重的贫血多见于粘膜下肌瘤患者。
7、不孕和流产:向宫腔生长的肌瘤,可能阻碍胎儿生长发育的空间,造成不孕、流产、早产的风险增加。
检查
目前国内B超检查较为普遍,鉴别肌瘤,准确率可达93.1%,它可显示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以及周围有否压迫其他脏器等表现。既有助于诊断肌瘤,区别肌瘤是否变性或有否恶性变提供参考,又有助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的鉴别。子宫肌瘤患者应该3-6个月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并做好积极的防治措施。
诊断与鉴别
1、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临床上可给与初步诊断。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的常用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可以选择宫腔镜、腹腔镜、这个输卵管造影等协助诊断。
2、子宫肌瘤常易与下列疾病混淆,应予鉴别。
①卵巢肿瘤 大多数情况下,均可通过B超检查相区别。浆膜下子宫肌瘤与实质性卵巢瘤,肌瘤有囊性变者与囊性卵巢瘤而张力很大者或卵巢瘤与子宫发生粘连者,在鉴别上存在一定困难,必要时须腹腔镜检查方能确诊。
②宫内妊娠 在妊娠前3个月,个别孕妇仍有少量流血,误认为无停经而子宫又增大,往往错诊为肌瘤。除病史、体征外,还可做妊娠试验或B超显象检查来鉴别。
③子宫腺肌病 该病女性,半数以上伴有继发性、渐进性的痛经,常有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但很少超过3个月妊娠子宫。但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者也不少见。
④子宫肥大症 此症也引起月经过多,子宫增大,但该病常有多产史,子宫增大均匀,子宫增大常在2个月妊娠左右, B超检查见不到肌瘤结节。
⑤盆腔炎性包块 子宫附件炎性包块紧密与子宫粘连常误诊为肌瘤。但发病往往有急性或亚急性感染史,继出现下腹痛、腰痛,而肌瘤多无痛性。
⑥子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 较大的有蒂粘膜下肌瘤突出于阴道内伴有感染而发生溃烂,引起阴道出血或恶臭排液,易与外生型子宫颈癌相混淆。宫腔内的粘膜下肌瘤继发感染、出血,白带增多,易与子宫内膜癌相混。
治疗
1、子宫肌瘤的治疗要根据有无症状、患者年龄、对生育的要求、肌瘤大小、部位、数目、患者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女性朋友要特别注意当前社会中存在的“过度治疗”问题,因为任何治疗,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都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应尽量避免不必要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它是一种良性病变,大部分生长缓慢,一般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就不再增长并逐渐萎缩。因此,对于无症状肌瘤,尤其是那些接近绝经期的女性患者,除非怀疑恶性病变,否则可以长时间观察,定期随访,无需手术或药物治疗。
2、若出现下列几种情况,可以考虑治疗:
①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贫血,尿频,便秘等不适,甚至影响您怀孕;
②能确定肌瘤是不孕或反复流程的唯一原因者;
③子宫肌瘤增大,整个子宫大于妊娠3个月的体积;
④子宫肌瘤短期内迅速长大,或绝经后肌瘤仍生长;
⑤肌瘤不断生长引起心理恐慌,担忧、抑郁、失眠、性欲减退、生活质量下降;⑥严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
3、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只能改善月经过多的症状,不能缩小肌瘤体积,如激素避孕药、氨甲环酸、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等。另一类,既可改善贫血症状又能缩小肌瘤体积 ,如促性腺激 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和米非司酮等。
4、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以化瘀消癥为主,辩证论治,药方众多。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结果多以症状改善为疗效指标。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确切疗效尚不能肯定;中西药联合应用是否在增强疗效的同时增加了不良反应,治疗应慎重。
5、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宫腔镜,开腹或腹腔镜下肌瘤切除、子宫动脉栓塞(UAE)以及其他X线或超声引导下的干预方法。子宫切除术是解决子宫肌瘤各种症状的终极方法,但是患者会永久失去生育能力,而且与其他方法相比对患者伤害更大。我们目前的建议:对于<40岁的妇女,如果子宫肌瘤不能保守治疗而需要手术,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40岁的妇女,则最好行子宫切除术。当然,如果强烈要求保留子宫,也可进行肌瘤剔除。
6、对于行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有一些“丑话”需临床医生事先讲述清楚:
①剔除后可能复发,若干年后可能再次手术;
②如果肌瘤过多或位置特殊,术中出血很多,有时为了抢救,会不得已而改行子宫切除;③对有恶变可能的肌瘤,如果剔除后的病理切片检查证实为恶性,还需要二次手术,行子宫切除或更大范围的切除。
并发症
1、感染及化脓:带蒂粘膜下肌瘤脱出宫颈口或阴道口外时,肌瘤表面可发生感染、坏死,或内部感染,或合并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不要小看炎症,往往炎症时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况。
2、扭转:浆膜下肌瘤可在蒂部发生扭转,引起急性腹痛。扭转的肌瘤也可带动整个子宫,引起子宫轴性扭转。
3、肌瘤变性:多因肌瘤长大后血供不足,组织水肿,肌纤维退化呈玻璃样变、透明变性或囊性变,使肌瘤呈囊肿样;肌瘤也可发生脂肪样变和钙化;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多见于妊娠期或产后,亦可发生于绝经期妇女。
4、肌瘤恶变:肌瘤发生肉瘤样变时,常迅速增大,多见于年龄较大患者。很多绝经期女性以为绝经后肌瘤会缩小,但是让他意料之外的是肌瘤反而生长速度变快,而且有恶变倾向。
5、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①流产:对于有孕中期流产史的女性,应进行全面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肌瘤,酌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有利于提高妊娠活产率;而对于有孕早期流产史的女性,子宫肌瘤剔除后孕早期流产率无改变,手术效果尚有争议。
②腹痛: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发生腹痛可能与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有关,当腹痛发生时,镇痛药和保胎治疗是必要且有效的,而且需要仔细的超声监测。
③胎位异常:子宫肌瘤引起胎位异常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子宫肌瘤对子宫和胎盘的整体效应有关,而不单纯是胎盘和子宫肌瘤之间的物理干扰。④产后出血:子宫肌瘤的大小和位置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对于较大肌瘤以及子宫下段肌瘤,应提前做好预防及抢救措施。
饮食与护理
1、远离含有雌孕激素制品、食品、补品,如用激素饲料喂养的鸡、鱼、鸭,以及使用生长激素的蔬菜等,或长期服用激素类药品、保健品(如蜂王浆、花粉、雪蛤、燕窝和胎盘制品),以及使用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等;
2、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的摄入,切忌暴饮暴食;饮食以高蛋白、高纤维和低脂肪为原则;尽量少吃油炸和烧烤等油腻食物,可多吃鱼肉、瘦肉、鸡肉(尽量食用散养鸡)、鸡蛋(蛋黄应适量)和蔬菜等;花生、瓜子、芝麻等干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可适量食用。水果都可以食用,但也不要超量;少喝饮料;
3、适量摄入大豆和豆制品, 豆类中含有的植物雌激素进入人体后,会占据人体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阻止真正的雌激素对高敏感组织发挥刺激作用,从而减少与雌激素有关的癌症,特别是乳腺癌和子宫癌的发生。不过,富含大豆异黄酮的保健品因为含植物雌激素的量比较多,子宫肌瘤患者应尽量避免服用;
4、饮食调整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不能代替药物等治疗。患者一定要定期复查,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5、注意调节情绪,知足常乐,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避免过于烦闷和过度劳累,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预防
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多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避免过度劳累。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保证睡眠的充足;
2、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以维持体内激素分泌的平衡,注意情绪的调节;
3、均衡营养,科学进食,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免因微量元素的摄取不足和利用障碍而导致肌瘤的复发;
4、避免长时间使用激素,因为子宫肌瘤是激素依赖性肿瘤,过量使用激素会刺激子宫,增加子宫肌瘤复发的几率;
5、在生活中要控制性生活次数,同时杜绝不洁性生活,避免性伴侣过多引发妇科疾病。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防止多次人流对子宫的严重损伤,同时也可以减少子宫肌瘤出现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