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马牙 > 马牙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小儿内科、口腔科

疾病简介

马牙是指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马牙”一般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   马牙语出《万病回春》。又名上皮疹。即初生儿齿龈上呈散在的淡黄色若米粒大小的圆形结节,内含脂肪渣,往往因妨碍吮乳而引起啼哭。《咽喉经验秘传》:“马牙系初生小儿胎内已受热毒,见风即生,但看牙根上有白色如脆骨者是。此症初发出胎即打喷嚏。含乳在口或吞或吐,或吞而不吐……大约百日外不患此病。”

病因

马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症状

  婴儿在未出牙以前,牙龈上出现米粒大小乳白色或乳黄色小硬块。  婴儿马牙一般不表现症状,如若硬块较大时,会有齿龈胀痒,疼痛,患儿可表现摇头,烦躁,咬奶头或拒食,啼哭等现象。

检查

面诊即可。

诊断与鉴别

暂无相关资料。

治疗

暂无相关资料。

西医治疗
如果“马牙”过大,影响婴儿吸奶,可用2%红汞消毒,用消毒针挑破“马牙”,放出内容物,即可愈合。但是需要由医生执行,不要自己在家替婴儿自行治疗。

治疗用药
2%红汞消毒。

并发症

暂无相关资料。

饮食与护理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忌吃


护理
 新生儿期禁忌揩洗口腔,因为新生儿口腔粘膜极易擦破导致感染,哺乳后喂少量温开水洗净口腔即可。

注意事项

预防

 千万不能用针挑刀割或用粗布擦拭。因为在新生儿时期,唾液腺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口腔粘膜极为柔嫩,比较干燥,易受破损,加之口腔粘膜血管丰富,所以细菌极易由损伤的粘膜处侵入,发生感染。轻者局部出血或发生口腔炎,重者可引起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