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普通外科
疾病简介
先天性腹壁发育畸形的常见类型,是因先天性腹壁发育不全,在脐带周围形成腹壁缺损,导致腹腔内脏脱出的新生儿畸形。由于本病与染色体异常有关,病儿在患有脐膨出的同时还可能伴有其他器官的畸形。 处理不当死亡率很高。绝大部分病儿需生后立即手术,否则由于局部皮肤破溃、坏死、感染,病儿很难继续生存。少数病例由于囊膜逐渐纤维化形成瘢痕,从而保护了脱出内脏,避免了早期死亡。本病死亡率与治疗时间有关,有条件时应尽早手术。
病因
脐膨出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体腔关闭过程停顿所引起。胚胎早期原肠由卵黄囊分化而来,原肠的中段与卵黄囊之间由卵黄管相接。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背轴生长较快,当背轴增长时,开放的脐带腔周围的腹壁向中央形成类似荷包样的褶皱,由外周向中央紧缩。其中可以分为4个区:①头襞,体层将形成胸壁、上腹壁和膈肌;②尾襞,其体层和尿囊将形成下腹壁和膀胱;③两个侧襞形成两侧腹壁。这4个襞向中央汇合,顶尖部形成脐环。在此过程中,卵黄管逐渐变细小,但仍连接在卵黄囊与中肠之间,对中肠起着牵引作用。由于肠道生长速度较腹壁快,在胚胎第6~10周,肠管及其他内脏器官暂时被牵引到脐带中,成为生理性暂时性脐疝。胚胎10周后,腹腔容积迅速扩大,腹壁皮肤与肌肉从背侧向腹侧迅速生长,中肠和腹腔脏器再回纳腹腔。胚胎第12周时,中肠完成正常的旋转,同时腹壁在中央汇合形成脐环。如果腹壁在上述胚胎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发育过程中某个环节发生障碍,4个襞中某一体层发育受到限制,内压增高,脐带的牵引及前腹壁近脐带部遗有缺损,且由于4个襞中发育受抑制程度的不同,就会产生相应的内脏膨出畸形,如头襞发育缺陷:脐膨出、膈疝、胸骨缺损及异位心;侧襞的发育缺陷:脐膨出、腹裂;尾襞发育缺陷:脐膨出、膀胱外翻、小肠膀胱裂、肛门直肠闭锁等。
症状
1、巨型脐膨出 腹壁的缺损环的直径超过5cm,有时可达10cm以上,膨出部分的直径往往还要大,可在腹部中央突出如馒头样的肿物,脐带连接于囊膜的顶部。出生后通过透明膜可以见到囊内的器官,囊内容物除了小肠、结肠之外,还有肝脏、脾、胰腺甚至膀胱等。6~8h后由于囊壁血液供应缺乏和暴露于空气之中,囊膜变得浑浊,水肿增厚。2~3天后变得干枯,脆弱,破裂、甚至坏死。囊壁的破裂可以导致腹腔的感染和囊内脏器的脱出,严重者可以招致患儿死亡,故应在早期及时处理。约1%患儿囊膜在产前或产程中破裂,导致内脏脱出。囊膜一旦在宫内破裂,脱出的脏器由于长时间浸泡在羊水中,肠壁水肿、增厚、表面无光泽,并有炎性渗出物覆盖,表面有许多胎粪色纤维素,腹腔继发感染,死亡率极高。如果分娩时囊膜破裂,内脏及肠管颜色较鲜红,没有黄色纤维素覆盖,紧急处理,患儿可获挽救。虽然囊膜破裂的时间不同,但均可找到残余囊膜。囊膜基底部的皮肤可以沿囊膜的表面爬行,最终于囊膜痂下形成结缔组织覆盖于囊膜的表面。皮肤与囊膜连接部易发生感染,并可扩散到腹腔。 2、小型脐膨出 腹壁缺损环的直径小于5cm,在腹部中央突出如橘子,甚至橄榄样的肿物,因为膨出部分的直径往往较腹壁缺损环大,所以可形成腹部中央带蒂样物。囊内容物大多只有小肠、有时可有横结肠。分娩接生时,如发现脐部扩大,应在脐带上方结扎,防止将肠管结扎在其中,引起肠坏死。
检查
胸 部透视是病人置于X线管与荧光屏之间的直接检查。可做全面动态的直接观察,如心脏搏动、横隔活动、胃肠蠕动、关节活动等。也可在X线造影检查中用以定位观察、胃肠造影检查、指示诊疗操作,如心导管插管、骨折复位、异物摘除等。X线透视应用最多的部位是胸部,检查肺部、胸膜、纵隔及心脏、大血管病变。也可用于四肢骨、软组织、体腔内异物及气体、结石、避孕环等的检查。
诊断与鉴别
脐膨出需与腹裂相鉴别,两者鉴别的要点在于脐膨出无正常脐部结构,在肠曲或内脏之间可找到破裂残存的囊膜。而腹裂,脐、脐带的位置和形态均正常,只是在脐旁腹壁有一裂缝,肠管由此突出腹外。术前应做X线胸部透视及其他检查,了解有无伴发畸形,以便手术中一同处理。母孕期定期腹部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脐膨出,以便产后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治疗
暂无相关资料。
西医治疗
先天性脐膨出病儿不论膨出的大小,都应尽早手术。如能在生后6h内完成手术,不但可以减少感染和囊膜破裂的危险,而且由于胃肠道内没有食物,气体少,有利于将膨出的脏器回纳腹腔进行修补,可降低死亡率。 1.手术治疗 (1)适应证:①不论脐膨出大小,囊膜壁破裂者应急诊手术,术中先妥善处理肠道畸形,然后再按囊膜破裂的原则治疗脐膨出;②小型脐膨出,基底部直径<5cm,囊内仅含有肠管,而不含有肝脏,膨出脏器还纳腹腔后不致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者;③囊膜基底呈蒂状,膨出脏器易发生扭转引起梗阻或嵌顿者; ④合并肠闭锁、肠狭窄、肠旋转不良等肠梗阻畸形者。 (2)术前准备:脐膨出病儿因巨大羊膜囊或肠管直接暴露在体外,热量丧失很快,容易出现低体温;体液也可迅速丢失,导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由于 污染,则易发生感染和败血症。故术前应重点做好体温管理、预防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①覆盖羊膜:病儿出生后,立即用无菌温盐水抗生素纱布覆盖羊膜或脱出的肠管,外面置干纱布包裹,在敷料外再敷一层塑料膜,或将患儿躯体放入塑料袋内,以防水分蒸发和热量丢失。对有肠管脱出者,包裹时应将肠管提离腹壁,并注意防止肠管扭曲和绞窄。对就诊较晚,伴有体温低下、羊膜或脏器污染的病例,先用温生理盐水抗生素溶液反复冲洗,使体温慢慢恢复,同时可清除脏器表面的污染。对防止低体温所致的代谢紊乱和腹膜炎引起的败血症非常有效。 ②胃管减压:留置胃管并经常抽吸,防止呕吐和减少胃肠道气体。应迅速转外科处理。 ③快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并给血浆20~40ml,γ-球蛋白50mg/kg。同时给广谱抗生素、维生素K、吸氧等。 上述各项处置,包括对病儿的必要检查,均应在1~2h内完成,以保证尽快施行手术。
治疗用药
暂无相关资料。
并发症
囊壁的血液供给障碍和破裂可导致腹腔脏器脱出和继发腹腔感染,严重时常可危及患儿的生命。
饮食与护理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病情询问医生,制定饮食标准。
忌吃
护理
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生活规律。母孕期定期腹部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脐膨出,以便产后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注意事项
预防
为了健康宝宝的顺利出生,忌食食物孕妇一定要减少食用量,而且定期的产检也非常有必要。如孕期定期腹部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脐膨出,以便产后立即采取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