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消化内科、普通外科
常见症状:无力、食欲不振、厌食、疲劳、恶心
疾病简介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肝内甘油三酯储积>肝脏湿重的5%或光镜下每单位面积>30%的肝实质细胞出现脂变)的病变,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特殊类型肝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注意饮食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病因
脂肪肝一般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急性脂肪肝、特殊类型脂肪肝四大类,以前两类较多见。根据脂肪变性在肝脏累及的范围,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通常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10%时被视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的发病原因很多,主要有肥胖、嗜酒、糖尿病、肝炎、病毒感染、营养缺乏、药物中毒等。此外还有脂质代谢异常、激素样改变、环境和遗传因素、脂质过氧化损害、免疫反应、缺氧和肝循环障碍等。目前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与以下主要因素有关。
1、肥胖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
2、酒精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还有人观察,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
3、快速减肥禁食、过分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胱甘肽(GSH),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4、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
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约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患者为多。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者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变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进食脂肪或糖过多有关。
6、药物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吐根碱以及砷、铅、银、汞等。降脂药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
7、妊娠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时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母婴死亡率分别达80%与70%。
8、其他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时也可发生脂肪肝,病毒性肝炎患者若过分限制活动,加上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肝细胞脂肪易堆积;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脂肪肝更容易发生。还有所谓胃肠外高营养性脂肪肝、中毒性脂肪肝、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
症状
脂肪肝的症状主要取决于其临床病理类型,急性脂肪肝的症状类似于急性重症肝炎和肝衰竭;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慢性脂肪肝,起病隐匿,近一半的脂肪肝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中、重度的脂肪肝患者有右上腹轻度的不适、隐痛或上腹胀痛、黄疸、恶心、呕吐、易疲劳等,如病情进一步严重,发展为肝硬化后期,可以出现蜘蛛痣、腹水。下面主要介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表现:
形体肥胖或消瘦:50%的肥胖者有脂肪肝,尤其是中、重度的肥胖。常感到食欲不振、全身无力、面部和眼球结膜有脂质沉着,皮肤油光,舌苔黄腻或有齿痕。但也有脂肪肝的患者因营养不良而消瘦。
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疲乏、食后腹胀、右上腹或肝区有疼痛感。常有便秘和便稀。
维生素缺乏症:50%的患者有维生素缺乏症,如末梢神经炎、舌炎、皮肤瘀斑、角化过度等症。
内分泌失调:血管痣、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阳痿;女性月经过多或闭经等。
出血倾向:偶尔有脂肪肝患者因脂肪囊肿破裂而引起肺脑血管脂肪栓塞的症状。
检查
体检
多数脂肪肝患者存在肥胖,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患者可有脾肿大和肝掌。进展至肝硬化时,患者可出现黄疸、水肿、扑翼样震颤以及门脉高压体征。
实验室检查
轻度脂肪肝,肝功能基本正常。中、重度脂肪肝,可出现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异常,通过相关检查,可协助分析脂肪肝病因、合并症及肝病的严重程度,排外是否并存其他肝病。
B超及Firboscan
B超对脂肪肝的检出比较灵敏,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但B超不能确定肝功能受损的程度,也很难发现早期肝硬化。Firboscan可以反映肝纤维化和脂肪变程度,但无法对腹水多、重度肥胖者进行准确检测。
CT和磁共振
CT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低于B超,但特异性优于B超。肝/脾CT值比值可用于衡量脂肪肝程度。磁共振主要用于超声及CT检查诊断困难者,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难以与肝脏肿瘤鉴别时。
肝组织病理检查
肝组织活检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进行临床病理分型。提倡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肝穿刺,以提高穿刺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肝脏损伤。
诊断与鉴别
脂肪肝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别是B超和CT检查,还可通过肝功能、血脂、B超、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但确切的诊断仍依赖于肝活检。通过上述检查,基本可鉴别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肝癌等相关疾病。
治疗
1.病因治疗:
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重恢复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2.药物或手术治疗:
单纯性脂肪肝一般不需药物治疗。脂肪性肝炎可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S-腺苷蛋氨酸、维生素E等药治疗。脂肪性肝硬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介入或手术治疗。对于并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紊乱的脂肪肝患者,需根据相关指南选用相关药物防治代谢和心血管并发症。对于进展到晚期肝硬化的脂肪肝,肝移植是终极治疗方法。
并发症
脂肪肝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并发表现:
进展为肝硬化、肝癌:
脂肪肝常伴有肝细胞变性,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的再生障碍和坏死,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硬化继发肝癌的机率比较高。
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脂肪肝患者脂代谢失调,引起高脂血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易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脂肪肝患者脂代谢失调,会引发和加重糖代谢失调。
妊娠急性脂肪肝等急性脂肪肝:
常并发有肾功能衰竭、低血糖、胰腺炎、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饮食与护理
控制饮食:脂肪肝患者应该少吃油腻、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鸡皮、鱼籽、蟹黄、脑髓、肥肉等。每天进食油脂类食物按每公斤标准体重0.5~0.8克为宜。
吃高蛋白的食物:因为蛋白质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可以促使已经发生损伤的肝细胞恢复和再生。在饮食中可以多吃豆腐、腐竹等豆制品,瘦肉、鱼、虾、脱脂奶等。
限制食盐的摄入:每天食盐的摄入量要控制在6克以下。
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供应,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但含糖多的蔬菜及水果不可进食过多。
适量饮水:以促进机体代谢及代谢废物的排泄。
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如洋葱、蒜、姜、辣椒、胡椒、咖喱和酒类等;少用肉汤、鸡汤、鱼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物。
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按标准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每天可给脂肪0.5~0.8克,宜选用植物油或含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等;碳水化合物每天每公斤体重可给2~4克,食用糖的摄入不宜过多。
脂肪肝患者应该多吃含有甲硫氨基酸丰富的食物:如小米、芝麻、蔬菜、甜菜、海产品等,这样可以促进磷脂的合成,协助肝脏里的脂肪转变,饮食要多加调剂。
预防
1、首先要积极治疗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等。
2、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首先要限酒,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应当严格地忌酒。
同时避免接触各种毒物和服用损害肝细胞的药物。
适量的运动: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原有的运动基础、肥胖的程度、体质、居住环境及年龄,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根据活动后的劳累程度、脉搏跳动的次数来确定适当的运动量,以活动时脉搏为每分钟110~130次,持续10~30分钟,活动后疲劳感在10~20分钟消失为宜。运动量要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不要要过于疲劳,每周活动量最好不要少于3次。以有氧运动为宜。
饮食宜忌:见第八条饮食护理。